首页 > 法律法规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委、市滨海委、市科委关于推进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委、市滨海委、市科委关于推进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津政办发〔2008〕58号)



有农业的区和各县人民政府,有关委、局,有关单位:
  市农委、市滨海委、市科委《关于推进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六月十日

关于推进滨海农业
科技园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 《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津党发〔2007〕22号)精神,发展滨海新区现代农业,推进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全市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突出高科技、高标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项目扶持,不断提升滨海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与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资源优势,聚集重大科技专项,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发挥滨海农业科技园区聚集企业、带动基地的作用,推进产学研结合,注重技术集成创新和转化推广,创新发展模式,引领支撑全市乃至环渤海区域的现代农业发展。
  (二)总体目标。到2011年,在天津滨海新区建成各具特色的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六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滨海农业科技园区要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成为滨海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形式,成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创新基地。
  (三)建设原则。
  --重点突出。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要突出主导产业、主导产品,突出区域特色,依据当地自然条件、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资源优势,集中智力和精力进行重点开发,大力培植地方优质名牌产品。
  --科技支撑。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要紧密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家级农业研发教学机构以及我市的农业科技资源,强化产学研结合,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规模适度。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规模要适度,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机制创新。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要在组织、土地流转、投融资、经营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建立高效运转的组织管理机制、因地制宜的土地流转机制、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以及多样化的经营管理机制等。
  --效益突出。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要在整体规划及项目选择过程中,把有较好经济效益的项目摆在优先位置,要体现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兼顾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确保健康持续发展。

  二、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标准
  (一)地域标准。滨海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建设相互衔接,形成良性互动。核心区面积一般在2000亩以上,示范区面积不低于1万亩,辐射区面积在5万亩以上。
  (二)科技标准。每个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在充分发挥本市科技创新资源的基础上,以一家国家级院校为主要技术依托。具备良好的研究开发能力、成果转化和技术产业化能力、技术培训能力,具有较高科技投资力度。
  (三)管理标准。滨海农业科技园区管理要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一是有健全的管理体系。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企业化运作。二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聚集企业、集聚要素资源,有利于高效运营。三是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纳入区域发展规划。四是有规范的产品标准。制定统一的生产、加工、服务质量标准,培育农产品品牌。

  三、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启动建设天津滨海耐盐碱植物科技园区、天津滨海东丽农业科技园区、天津滨海海水养殖科技园区、天津滨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天津滨海茶淀葡萄科技园区、天津滨海津南循环农业科技园区等六个园区。总体投资规模76.9亿元。
  (一)天津滨海耐盐碱植物科技园区。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为主要技术依托,设在大港区官港公园、马圈村和大港农场,核心区面积2070亩,总投资1亿元。建设盐生植物种质资源库、滨海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库。建立国家和市级盐碱地研究发展中心。建立10项适合我市尤其是滨海新区发展需要的绿化模式示范工程。建设优良耐盐碱树种繁育区,年繁育优质树种100万株。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成果,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在盐碱地生物治理技术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此项工作由大港区人民政府牵头负责,市林业局、市农业科学院协助。
  (二)天津滨海东丽农业科技园区。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为主要技术依托,设在东丽区东丽湖风景旅游度假区,核心区面积3175亩,总投资16亿元。将国外花卉种源工程尖端技术与国内原生态花卉资源、市场加以整合和集成,开发创立具有国际独立知识产权的名贵花卉种苗生产、销售技术体系。建立国家级花卉产品质量评级中心。建成花卉高新技术孵化中心,形成聚集国内外花卉产业的技术信息平台。此项工作由东丽区人民政府负责。
  (三)天津滨海海水养殖科技园区。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天津市现代渔业技术工程中心为技术依托,设在天津海滨浴场南侧,核心区面积6870亩,总投资10亿元。重点建设海珍品养殖区、海洋食品及海洋药物加工区、科技研发及管理服务区等4个功能区,建设成集海洋产品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开发、产品生产供应、技术服务、观光休闲、生态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科技产业园区。循环水养殖技术和规模居国际先进水平。此项工作由塘沽区人民政府负责。
  (四)天津滨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技术依托,设在天津市塘沽区新城镇黄圈村和新城村,核心区面积9149亩,总投资44亿元。建设高效设施农业区、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区、农事活动体验区、果树采摘园、现代新农村社区等。具有生态观光、绿色生产、科技示范、加工物流、生活服务和科普教育等功能。此项工作由塘沽区人民政府负责。
  (五)天津滨海茶淀葡萄科技园区。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主要技术依托,设在汉沽区茶淀镇,核心区面积5000亩,总投资1.9亿元。围绕茶淀4万亩优质标准化葡萄生产基地建设基因保存、品种改良、葡萄采摘观光、酒窖加工、物流集散、文化教育等于一体的葡萄科技园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设施化率达50%,各类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水平。此项工作由汉沽区人民政府负责。
  (六)天津滨海津南循环农业科技园区。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等为技术依托,设在津南区小站镇,核心区面积3905亩,总投资4亿元。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场、饲料种植基地、饲料加工厂、沼气发酵池、水产养殖基地,通过试验示范,实现区域内资源的多级增值和循环利用,探索滨海新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开展生物质能源的研发与转化。此项工作由津南区人民政府负责。
  上述六个园区要在论证、评估的基础上,本着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2008年启动2至3个滨海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2009年启动其他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四、推动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天津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请市委常委、市滨海新区工委书记苟利军任顾问,由主管农村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由市人民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厅分管负责同志、市农委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农委、市滨海委、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和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东丽区、津南区人民政府的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导推动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园区建设日常推动工作。
  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东丽区、津南区人民政府是园区建设的主体,负责组织实施本区域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各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本区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实施,研究编制总体规划,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完善管理机制体制等。各区人民政府要有专人抓、专人管,落实目标责任制。要研究制定实施工作方案,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组建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成员由市内外院校、产业、管理部门的专家组成,负责对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提出咨询建议,指导制定发展规划,进行评估论证和验收。
  (二)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
  市农委、市滨海委设立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研发转化平台建设、重大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对基础设施建设将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通过科技项目支持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主要支持科技攻关、重大技术示范、高新技术产业化。各区人民政府负责筹措解决园区建设其他配套资金等。要研究制定有关土地使用、税收、人才等优惠政策。
  为加快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鼓励先进,各区人民政府要制定总体工作方案,并由市农委负责安排部分前期费,主要用于规划设计的科学研究以及重大专项可行性研究。
  (三)科学编制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规划。
  各区要把规划作为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龙头,依据国家对我市和滨海新区的定位,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使每个建设项目都成为精品。明确定位、功能、布局、建设任务、建设期和阶段目标。
  (四)创新滨海农业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机制。
  研究、创新滨海农业科技园区管理运行机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政府支持、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运行机制。滨海农业科技园区要实行公司制管理模式。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下,以股份制形式组建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有限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经营运作和组织管理。要研究和建立各种有利于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的运行机制,包括技术支撑机制、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风险保障机制、政策保障机制。

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天津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八年四月二十一日